許多人第一次看到內觀流瑜珈的影片,常會問「這是在跳舞嗎?」畫面中的人隨著音樂流動,又不像傳統瑜珈停留在某一個動作,有人說「這看起來不像冥想啊」,其實這門課融合動與靜、流動與呼吸,是一種獨特的「動態內觀」練習,背後有一套清晰的結構與邏輯,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它的課程結構。

跳舞VS瑜珈?和我想像的瑜珈很不一樣

因為每次的練習搭配不同歌曲,很多人誤以為內觀流瑜珈是在跳舞,其實只是因為外在形式比傳統瑜珈更有音樂性和律動感,實際上,內觀流瑜珈的每個動作都來自瑜珈體式(asana),而非即興舞動,動作之間的轉換是有意義的,為了讓情緒、呼吸、身體三者在流動中找到共鳴點。

相較於觀賞性,內觀流瑜珈更注重參與者自己的感受與覺察,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種「有音樂引導的動態靜心練習」,比靜坐更容易進入狀態,也比傳統瑜珈得到更多感官與情緒層次的觸動。

音樂與呼吸的關聯

音樂的感染力,有時無法用言語形容,身體卻可以自主給予回應,在內觀流的課堂中,每一堂課的音樂都經過挑選,一堂完整的內觀流課,通常會以一首主軸歌曲為核心,整套體式的設計都圍繞著這首歌的起伏結構來編排,搭配呼吸的節奏,進而調節身體狀態。

例如當歌曲進入高潮時,動作的張力也會跟著提升,當音樂慢慢收尾時,動作也跟著趨緩及平穩,你無須思考,身體自然會隨著音樂流動,這樣的沉浸感,是許多練習內觀流瑜珈的人最欣喜的體會,因此選歌很重要,藉由歌曲的序列流動,從中獲得情緒的釋放。

每個動作轉換都是經過設計的心靈旅程

一般靜態瑜珈多是一個動作的靜態停留,一段時間後再轉換下一個動作,內觀流最大的特色則是強調動作和動作間的流動轉換,再針對呼吸的頻率精心設計,確保每一個動作都是有意義的。

內觀流瑜珈透過音樂節拍,讓身體對每一次的轉換產生記憶,它不是個固定的動作,身體會自己選擇更自在、更流暢的方式,不需特別用大腦去思考,讓腦子真正達到放鬆,所以很多上完內觀流的人都說,不只是身體放鬆,好像煩心的事情也一起消失了,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。

內觀流瑜珈(inside flow)和流動瑜珈(flow yoga)的差別

從英文單字上看起來,兩者都有flow這個字,也都講求動作和呼吸的結合,乍看像是一樣的運動,實際上二者最大的差異在於音樂與情感的結合,我們用列表的方式整理二者的差異:

特點 內觀流瑜珈(Inside Flow) 流動瑜珈(Flow Yoga)
音樂角色 是主體,課程圍繞音樂設計 是輔助,可有可無
情緒參與 高度結合,動作=情緒流動 著重瑜珈動作本身
轉換節奏 隨著音樂與情感起伏編排 隨教師自由設計動線
課後感受 像情緒被「代謝」過一次 像完成一場有氧運動

瑜珈的本質是不變的,但透過不同的呈現方式,引導學員釋放內心的情緒,不是透過老師來告訴你,而是由身體發出的求救聲,就如同內觀流創立的宗旨:身體就是最好的老師。

內觀流練習者的實際感受

實際參與內觀流的學員,多半會分享一種感受:「我腦袋終於靜下來了。」這種狀態並非來自被強迫專注,而是在流動中自然放下大腦的控制,讓身體主導心靈的回家之路,當腦袋靜下來之後,就能與自己進行深度對話,以下分享兩則學員的實際回饋:

  • 「原本以為這只是有音樂的瑜珈課,沒想到一堂課下來,流汗之餘還莫名想哭,好像身體釋放了一些累積很久的東西。」
  • 「我記不得動作名稱,但身體自己記得節奏,好像一首歌唱到副歌時,你會不自覺起雞皮疙瘩,那不是理性,是感覺。」

這種無法用言語說明的感覺,才是內觀流要帶給你的真正收穫,不只是身體變柔軟,而是漸漸學會如何自我調解壓力和釋放情緒。

總結

內觀流瑜珈從外表看像舞蹈,名字聽起來還帶點禪意,這是一場身體、音樂與情感交織的旅程,它的邏輯與結構清晰,每一個動作、每一段節奏,都有它存在的理由,你可以不說話、不跟別人交流,只跟自己對話,這更貼近現代人的節奏和情緒需求,在音樂的帶動下,重新找回自己。

Inside Yoga Taipei介紹

為Inside Yoga Studio大中華區第一間官方瑜珈教室,引進各國優秀瑜珈師資,並不定期舉辦大師課及工作坊,讓你在寬敞明亮的舒適空間中沉澱身心靈,體驗更多多元樣貌的瑜珈練習。

課程介紹  LINE線上諮詢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