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害怕傳統瑜珈太玄太慢,也受不了高強度運動的壓迫感,在各種瑜珈的「極端風格」之間,內觀流瑜珈創造了另一種可能:一種結合節奏、身體與情緒的方式,內觀流的練習既會大量流汗、也不空靈,是讓人真的「流進自己」的練習方式,本文要帶大家認識內觀流在瑜珈風格中的定位,以及該如何和自己的內心對話,一起來認識這個讓你舒服做自己的瑜珈種類。
近年來的瑜珈市場,有兩種特色鮮明的派別,一派是追求極靜的佛系修行路線,強調冥想、靜坐、慢慢來,一堂課可能只做幾個姿勢,要花大量的時間專注在停留和感受,強調「在不動中找到自己」,比較適合有內省基礎的練習者。
另一派則是極動的健身路線,節奏快、強度也高,部分課程甚至會結合高強度間歇訓練或重訓,一堂課下來汗流浹背,達到高速燃脂的效果,適合想利用瑜珈來健身的練習者。
兩種瑜珈風格各有支持擁護者,但也讓許多初學者陷入選擇困難:想要練瑜珈,可是沒辦法接受這麼安靜、如此緩慢的節奏,可能做一兩個姿勢就覺得好無聊,什麼時候要結束?
但如果一下跳到強調肌肉力量和動感節奏的動態瑜珈,對沒有運動基礎的人來說,不僅可能跟不上節奏,對身體的負擔也非常巨大,對於情緒敏感的人來說,這樣的高強度刺激一點都不療癒,反而是一種壓力,而inside flow正是介於中間的選項,因為他不僅照顧身體、也照顧情緒,用剛剛好的節奏,給你剛剛好的釋放。
Inside Flow不要求你盤腿靜坐30分鐘,也不會逼你在高溫中倒立或展現各種高難度動作,反而更講求在流動中冥想,以音樂為主體,引導動作的串聯,由呼吸來引導動作,這不是為了表演給誰看,而是為了讓身體能自然找到舒適區,減少不必要的壓力,這種方式有三個好處:
不用強迫自己靜坐靜心,卻可以自然進入類似冥想的狀態,不只是身體的放鬆,心靈好像也經過大掃除般輕盈自在,動作和呼吸彷彿都找到了自己的節奏,平衡又舒適。
第一次體驗Inside Flow的人可能很意外,怎麼也會流這麼多汗?但流汗的程度並不像一般健身或有氧的汗如雨下,而是持續穩定的出汗,不至於喘到講不出話,但也感覺釋放了內心的壞情緒,整個人好像被打開了,原本煩躁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。
常說心理會影響生理,Inside Flow這種漸進溫和的方式不會刺激交感神經,讓情緒保持在穩定狀態,對於長期承受巨大壓力、失眠、情緒不穩的人來說,是一個良好的發洩出口,現代人的情緒不是太多就是卡關,想要健康的釋放是很大考驗,如果要依照心理學家說的:觀察、內化、接受實在太抽象,倒不如跟著音樂,不用說話、不用分析,自然的擺動起來,可能沒有什麼戲劇化的轉折,卻有深刻的體會直擊心靈痛處,不用旁人理解,卻能重新認識自己。
常聽到別人說,你要學會控制自己,不管是情緒還是身體,幾乎長期處在壓抑下,能夠舒服做自己的空間很少,在內觀流不快不慢、不激烈也不鬆散的節奏中,剛剛好的步調反而更容易長期維持,不會一開始就要求高柔軟度、高體力,也不會讓你沉悶到睡著,每一堂課都有主題、有音樂、有情緒旅程,你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速度與深度,讓練習瑜珈不再是一時興起,而是可以成為與生活共存的身心練習。
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練inside flow嗎?我們整理出幾個適合的族群:
Inside Flow是一個進入靜心的媒介,你不必強迫自己停止思考,而是讓身體先開始流動,讓情緒自然跟著釋放。
Inside Flow的特色之一就是有「劇情感」的設計,每堂課都像一個故事,會讓你更期待下一個章節,這種帶有情境與節奏的設計,不會讓人感到枯燥,更容易長期練習。
Inside Flow剛好介於兩者之間,讓你用舒服的方式釋放壓力和情緒。
健身像照表操課,只是在完成一件事,如果你的感受性很豐富,那你一定會喜歡音樂性豐富的Inside Flow,這不只是運動,更是一種創作和療癒。
在瑜珈系統中,Inside Flow就像混血兒,有音樂、瑜珈體式、呼吸和情緒,也有流汗、舒展,讓人在動態中找到內在的平靜,對於資訊爆炸又難以排解情緒的現代人來說,這是一種剛剛好的身心練習方式,不走極端、不搞抽象,也不玩大起大落的激情,細水長流的紓解,反而能幫助你找回最真實的自我。
為Inside Yoga Studio大中華區第一間官方瑜珈教室,致力引進各國優秀瑜珈師資,並不定期舉辦大師課及工作坊,讓你在寬敞明亮的舒適空間中沉澱身心靈,體驗更多多元樣貌的瑜珈練習,歡迎來到Inside Yoga Taipei盡情釋放你的壓力。